這些天,朋友圈里的吐槽聲開始多了起來: “日上三竿了,孩子還在被窩里?!?/span> “一寫作業就打瞌睡,一玩手機就亢奮得不行!” “大半夜躲被窩里玩手機、打游戲,天天跟我斗智斗勇......” 隨著暑假的到來,很多孩子就像脫韁的野馬,迅速開始放飛自我了。 要知道,孩子暑假里玩野了的心,開學后很難收回來。 暑假里滋生的壞習慣,短期內也很難改過來。 父母放任不管,指望孩子自覺,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殘忍。 十幾歲的孩子,還不能擁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力,分辨不了哪種行為、哪種習慣會對自己的未來造成好的或者壞的影響,這個階段的他們如果沒有來自父母、老師或者他人的正確引導,很容易沾染不好的習性,逐漸走偏。 那如何讓孩子度過一個快樂又充實的假期呢? 01堅持學習,防止開學成績滑坡 孩子在家,沒有教室里的學習氛圍,也沒有老師的嚴格監督,很容易貪玩墮落。 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、長期堅持的過程,一旦懈怠必然會出現成績倒退。 1、每天都要好好學習 大多數孩子都貪玩,自律性挺差的。 這時候就需要父母或他人的監督,要確保孩子每天至少有2小時的有效學習時間。 2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要想學的不累,還學的好,就要讓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,做到事半功倍。 每個孩子學習和接收知識的快慢不同。 但通過我們的標準化思維工具,孩子能夠養成主動思維和良好的習慣,能有效的為自身減輕負擔,做到有效的、高效的學習。 02控制娛樂,避免孩子網絡成癮 ”毀掉一個孩子,給孩子一部手機就夠了?!?/span> 這不是危言聳聽,而是無數悲劇帶給我們的沉痛教訓。 手機影響孩子視力、阻礙身體發育、損傷孩子大腦,讓孩子徹底喪失自制力,成為被碎片化娛樂控制的俘虜。 假期孩子有更多自由的時間,父母也不可能時刻監督,孩子很容易沉迷于這種垃圾快樂。 如果你的孩子也愛玩手機和游戲,作為父母要開始反思了: 你是否經常在他面前玩手機? 你是否曾拿手機作為他完成作業、堅持學習的獎勵? 你是否對孩子玩手機有嚴格限制? 幫孩子抵制誘惑,父母是第一責任人。 你放下手機,以身作則,真心陪伴,與孩子保持互動,帶他找到更有趣的真實體驗,他自然會遠離手機。 03養成習慣,協助孩子形成自律 習慣決定命運。 滋生壞習慣容易,培養好習慣卻難。 影響孩子一生的三大習慣,一定要狠心“逼”孩子養成: ●習慣閱讀 多花心思,為孩子創設家庭閱讀條件; 多帶孩子去圖書館,營造氛圍; 多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書,培養興趣 ●愛上運動 唐江澎校長曾說,好的教育要成為終身運動者。 若是兩個月,孩子都躺在家里吹空調、吃零食,再好的身體也會變弱。 學習是長跑,弱不禁風的身體,怎能撐起孩子的未來。 可以讓孩子選擇1-2種自己最喜歡的運動,打籃球、踢足球、學游泳······ 運動的過程,能讓孩子體會輸蠃,學會堅持,塑造堅韌性格。 ●堅持早起 教育學家朱永新曾算過一筆賬: 如果每天比別人早起2小時, 50年就多了36500個小時。折算下來足足有4年多的時間。 孩子若把睡懶覺的時間,花在晨讀、練字、跑步等事情上,開學后定能脫穎而出。 早睡是早起的前提,父母務必要禁止孩子熬夜,保證規律作息。 孩子的優秀,是一系列好習慣的總和。 當孩子想要偷懶、放棄,父母要給予適當的約束和管教。 最重要的是,父母要親身示范,嚴于律己,為孩子做好榜樣。 ▽ 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孩子在未來的生活更成功地尋求自己的幸福,而不是為社會培養一顆合適的螺絲釘。請記住,這是在上個世紀就提出來的,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孩子尋求自己的幸福,記住不是別人,不是社會,不是國家,而是他自己。 一位班主任曾說,假期過后,會閃現一群黑馬,也會隕落一片星辰。 一次假期的頹廢享樂,換來的是開學后成績的一落千丈; 十次假期的蹉跎放縱,換來的是長大后人生的天差地別。 孩子天生貪玩、不自覺,但教育就是為了改良天性。 真正的教育,是戴上緊箍咒,用規矩和管教,去除孩子本性中的任性和散漫。 假期考驗的不僅是孩子,還有父母。 別讓你今天在陪伴和管教上偷的懶,成為孩子今后人生路上的千難萬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