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你們周圍有沒有這樣的孩子,或者就是你自己的孩子,學習很刻苦,在學校認真聽講,按時完成作業;放學后也會花很多時間在書本上;周末奔波在各種各樣的補習上;每天都在刷題······學習很努力,但是即便這樣,孩子的成績依舊沒有起色。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學的如此賣力卻沒有提高,很草率的就給孩子判定孩子不是學習這塊料,就對其放任不管了。但你們有沒有想過,很有可能,孩子之前只是被動地學習,浮于表面,并沒有走心。 很多父母往往都忽視了這一點,覺得只要孩子學習態度認真,按照”一萬小時定律“,通過不斷的看書和刷題,就能夠學好,就能夠有一個好成績。如果沒有,那就說明孩子不適合學習。 其實,所謂的”一萬小時定律“最早出自作家馬爾科姆·格拉德威的《異類》一書。它主要是想告訴我們天才不是天生的,是練出來的,而且要練一萬個小時。但機械的重復大量的練習是沒有意義的,最重要的是在練習的過程中,孩子是專注的,這種專注是主動走心帶思考的。所以如果不走心,勤奮只是在浪費時間。 你念書的時候有沒有這樣一種體驗?很沉迷地做一件事情,可能是做數學題,也可能是做化學實驗,沉迷到忘了時間,當你終于完成,一種極大的滿足感悄悄潛入了你的心,讓你感覺快樂,甚至忘記饑餓。 如果孩子能以這種體驗學習,孩子的學習會越來越專注,越來越快樂。能學不好嗎? 所以,當你發現孩子學習很認真、成績卻很差時,一定要想想孩子在學習的時候,是不是走心了。 如果只是麻木地刷題、記筆記,這樣的低效勤奮,孩子學習得很疲憊,也沒有什么學習效果,只會越學越差,越學越厭學。 好的方式是引導孩子能夠主動學習、專注學習,變得會學習,體會到學習的樂趣。 小學學生多,老師管不過來,會學習,愛學習,專注力高的孩子,仍能在嘈雜的環境中安靜學習; 初高中學科難度增大,會學習,愛學習,專注力高的孩子,遇到難題仍能迎頭而上不逃避,成績越來越好; 大學自由時間多,會學習,愛學習,專注力高的孩子,能夠自主規劃時間,學業實習興趣三不誤,畢業進入職場也更受歡迎······ 十幾歲的時候,正是對孩子思維、習慣、能力等綜合素質培養的黃金時期,這時候接受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未來十年的發展。 一定要抓住孩子培養的關鍵期,一旦錯過,后悔終生。 咨詢引導 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如果你想讓孩子在學習中,實現主動解決問題、自己具備檢查、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,務必盡早從咨詢引導的角度實現,讓你的孩子學會學習,享受學習,考試成績噌噌噌提高!